1.UNITANK工藝簡介
1.1 基本構造
UNITANK又稱交替式生物處理池,其基本單元是由三個矩形池組成(A,B,C池),相鄰通過公共墻開洞或池底渠連通。三個池中都安裝有曝氣系統(tǒng),可以是微孔曝氣頭、表曝機或潛水曝氣機:外側兩個池(A和C池)設有固定式出水堰及剩余污泥排放裝置,他們交替作為曝氣池和沉淀池,中間的池子 (B池)只能作為曝氣反應池。另外,污水通過閘門控制可以進入任意一個池子,采用連續(xù)進水,周期交替運行。如圖1所示。
UNITANK運行按周期運行,一個周期包括兩個主階段和兩個中間階段,一般單個周期時間為7小時,主階段2×3小時,中間階段2×30分鐘。
1.2.1 主階段
主階段,污水首先進入A池,該池處于曝氣狀態(tài),因上個階段進行沉淀操作,積累了大量活性污泥,且濃度較高。進水與活性污泥混合,有機物被吸附,部分被降解。混合液繼續(xù)流入B池,該池通 常連續(xù)曝氣,有機物得到進一步的降解,同時在推流過程中,A池的活性污泥進入中間池,再進入C池,實現(xiàn)污泥在各池的重新分配。比較后,混合液進入處于沉淀狀態(tài)的C池,進行泥水分離,處理后的出水通過溢流堰排放,剩余污泥由該池排出。為了防止A、B池的污泥被沖至C池,過量積累,每120—180分 鐘改變水流方向,即進入到下一個主階段。
第二主階段,污水先進入C池,污水及混合液的流動方向與階段相反。
1.2.2 中間階段
中間階段的作用是完成曝氣池到沉淀池的轉換。在主階段的中間階段,污水進入B池,C池仍處于沉淀出水狀態(tài),同時A池開始進入沉淀狀態(tài),為出水作準備。在第二主階段的中間階段,污水進入B池,A池仍處于沉淀出水狀態(tài),同時C池開始進入沉淀狀態(tài),為出水作準備。
因為邊池在曝氣狀態(tài)時,出水槽內進滿混合液,所以邊池進入沉淀狀態(tài)后,開始的出水不能作為處理后的出水直接排放,需用沖洗排人處理系統(tǒng)。待出水澄清后,方可外排。
2.工程設計
2.1 處理規(guī)模及進出水水質
石家莊高新區(qū)污水廠處理城市污水,設計處理污水量10萬噸/天,占地7.2公頃,污水處理廠進水 水質的主要指標為:COD≤600mg/L;BOD5≤400mg/L,SS≤400mg/L,出水水質要求:DOD5≤30mg/L,SS≤30mg/L,COD≤120mg/L。
2.2 處理工藝
原污水進入格柵間,在此攔截污水中飄浮物,由污水泵提升,經細格柵進一步去除水中雜質,進入沉砂池去除砂粒,然后進入UNITANK池,去除BOD5等污染物,混合液經沉淀分離,澄清液進入接觸 池加氯消毒(季節(jié)性)后排入汪洋溝。剩余污泥經污泥泵送至集泥池,由帶預濃縮功能的脫水機處理 后,泥餅外運。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:
2.3 池型的選擇及進出水渠道設計
UNITANK池通常設計成三個等尺寸的矩形池,根據兩側池出水堰的形式即單側堰或周邊堰出水,可決定池子是否為正方形。一般當池子邊長較小時(小于25米)兩側池采用單側堰出水,池型可為長方形,池間連通采用池壁開洞方式,洞口在邊池一側加導流板,見圖3,目的是使進水沿池底流動,流 態(tài)接近平流式沉淀池,導流板同時可防止中間池的曝氣擾動側池的沉淀。當池子盡寸較大時,兩側池可采用周邊出水堰,池型為正方形,中間他的池問連通管出口設在側墻池底邊,兩側池的池間連通管出 口設在池中心,外加穩(wěn)流筒,見圖1,出水沿池底流動,流態(tài)接近中心進水,周邊出水的輻流式沉淀池。
此外,還可根據實際工程情況,中間池的尺寸可與兩側池的尺寸不同。
石家莊高新區(qū)污水處理廠工程UNITANK池共為六個組,分三個系列,每個組由三個正方形反應池組成,單池凈尺寸為長×寬×高=35×35×7m,有效水深6米。兩側池采用周邊堰出水。 每組內三個反應池由池底渠道連通,兩側池的連通渠出水口位于池中心,設有穩(wěn)流筒,防止進水對沉淀污泥的擾動。
污水由配水井均勻分給三條位于池頂?shù)呐渌,一條配水渠負責一個系列兩組池的配水,見圖4交替式生物池配水渠示意圖。因此,同一系列中的兩組池按同步運行,不同系列的運行時序可不同步進行。每組池的出水匯入池底的出水總干管,直接排出處理廠。
2.4 石家莊高新區(qū)污水處理廠主要工藝參數(shù)
每單元平均設計流量: 0.193m3/s
水力停留時間: 31.8hr(含沉淀時間)
容積負荷: 0.45kgBOD/m3/d
&nbs【污水處理設備】p; 污泥濃度: 4000mg/l
污泥負荷: 0.113kgBOD/kgMLSS/d
沉淀池比較大表面負荷: 0.74m3/m3/2h
2.5 沖洗水系統(tǒng)的選擇和設計
由于在曝氣階段,兩側池的出水堰內進入了混合液,沉淀初期被污染的出水不能直接排放,需經沖洗水系統(tǒng)外排。沖洗水排放系統(tǒng)一般有兩種形式。種,由電動閘門控制,沖洗出水經管渠,排人處理廠進水泵房。該方法運行管理較簡單,不用添加設備,但對進水泵房會產生一定的水力沖擊負荷,如果UNlTANK運行系列較多,運行時序岔開,那么沖擊負荷相對較低,對進水影響較小。第二種,由電動閘門控制,沖洗出水直接進入沖洗水池,池內設潛水泵,將沖洗水送至中間池。該方法不會對進水泵 房產生影響,但需加設沖洗水池和沖洗水泵,運行管理較復雜,如果UNITANK運行系列較少,該種方法較適合。
石家莊高新區(qū)污水處理廠的沖洗水系統(tǒng)采用種形式,即沖洗水直接排至進水泵房。每組生物池中兩側池的出水均進入到中間池邊的一條公共出水渠道,該渠道上安裝兩臺電動閘門,具有兩種功能,分別作為出水渠道和沖洗水渠道使用。在沉淀出水的初期,公共渠道上的出水閘門關閉,沖洗水閘打開,沖洗水經沖洗水管人廠區(qū)污水管,然后排入處理廠進水泵房。進水泵房的平均流量短時增加1/6。當出水水質正常時,打開出水閘門,關閉沖洗水閘,出水進入總出水管道排出處理廠。
2.6 曝氣系統(tǒng)的選擇和設計
UNITANK工藝可以采用表面機曝氣和微孔器曝氣兩種形式。針對這兩種形式在UNITANK工藝中的特點作如下對比
表
項 目 |
表面曝氣機 |
微孔曝氣器 |
電耗 |
高 |
低,不穩(wěn)定 |
曝氣系統(tǒng)工程造價 |
低10%一20% |
高 |
曝氣器充氧效率 |
低,穩(wěn)定 |
高,隨使用時間增長,效率逐漸降低 |
維修管理 |
電機維修在水面,不影響正常運輸 |
維修時需將全池放空,且隨運行時間加長,維修頻率提高 |
池底沉泥 |
極少 |
有,且不均勻 |
沉淀池表面負荷 |
低 |
較高,一般需加設斜板沉淀,降低表面負荷。運行時斜板上容易孳生生物膜;維修曝氣頭時,需拆掉斜板。 |
缺氧/厭氧/好氧運行模式 |
開/關曝氣機,易操作 |
開/關單池曝氣管,會給其它池中曝氣頭帶來氣量沖擊,不易操作 |
由以上對比可以看出,表面曝氣機更適合UNITANK工藝,如果工程占地允許,建議盡量采用表面曝氣機曝氣。
石家莊高新區(qū)污水處理廠曝氣系統(tǒng)采用表曝機和潛水攪拌機相結合的方式,每個池中安裝2臺表曝機、2臺水下攪拌機,表曝機運行充氧,當水中溶解氧到達高限設定值時,表曝機停止工作,水下攪拌 機運行,當水中溶解氧低于低限設定值時,水下攪拌機停止工作,表曝機開始運行。本工程的實際需氧量為60噸O2天。
表曝機選用比利時AQUA公司生產浮動式高速表曝機,它可以適應因水流方向改變而造成的水面起落,另外安裝簡單,只需纜繩固定。由于高速表曝機的電機直接驅動螺旋葉輪,不需要減速裝置,因此檢修量少,維護方便。
表曝機功率為75KW,潛水攪拌機功率為12.5KW。
2.7 污泥排放系統(tǒng)的選擇和設計
UNITANK工藝通常有兩種排放剩余污泥的方式,即連續(xù)排泥和間歇排泥。連續(xù)排泥是指在運行期間連續(xù)排放混合液,剩余污泥泵容量較低,基本不需要控制,但是由于剩余污泥濃度低,后續(xù)污泥濃縮脫水的負荷將會加大。間歇排泥是指在特定時段集中排泥,如在沉淀末期排泥,該方式剩余污泥泵容量較高,需要控制排泥時間及排泥閘,但該方式剩余污泥濃度較高,后續(xù)污泥濃縮脫水的負荷較低。
石家莊新區(qū)污水處理廠剩余污泥采用間歇排泥方式,排泥時間設在沉淀后期。全廠共設兩座剩余污泥泵房,在污泥泵房內共安裝污泥泵6臺,分別負責6組交替式生物處理池的排泥。每個污泥泵經 管道由電動閥門控制分別從處理單元中的2個沉淀池中抽泥,排泥時間設在沉淀后期。排泥管道按兩 臺污泥泵同時工作設計。
經計算污泥產量為32噸干泥/天,泥齡為14天。污泥含水率按99.2%計,污泥產量4000噸/天,每組生物池每天排泥667m3。按每個周期排泥2次,每次15—20分鐘計,選污泥泵流量為0.1m3/s,揚程7.5米。
本文版權歸北京中天恒遠環(huán)保設備有限公司所有,主要從事污水處理設備、水處理設備生產及污水處理技術專項工作等,轉載請注明http://m.tqpx.com.cn出處。